摘要: 滕汗池,男,1925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小步村。1941年入伍,1949年退役,现居住雄县雄州镇小步村。 老人虽然已经95岁高龄,但滕汗池耳聪目明,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,一言一行还都是老兵的样子。他 ...
滕汗池,男,1925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小步村。1941年入伍,1949年退役,现居住雄县雄州镇小步村。 老人虽然已经95岁高龄,但滕汗池耳聪目明,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,一言一行还都是老兵的样子。他对我讲述了许多参军时的战斗故事,历经近80年,记忆未曾斑驳,故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。 1941年,16岁的滕汗池加入了雁翎队。 "那时候我只知道八路军是穷人的部队,跟着八路军可以保家卫国,跟着他们总没错。"就这样,滕汗池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。他跟随部队以王家寨为根据地,在浩瀚的芦苇荡里运用游击战术伏击敌军,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。 "当时白洋淀有保定到天津的敌军运输船队,我们叫他保运船。那时,我们埋伏在芦苇荡里,保运船离近了,枪法好的专打敌方哨兵,剩下的人一起冲锋上船。战斗结束后携带缴获的物资迅速撤离"。 抗战胜利以后,滕汗池被编入冀中军分区独七旅七团二十营五连,担任机枪排长。作为主攻,他参加过胜芳保卫战、清风店阻击战、解放涿州、解放石家庄的战斗。 "在胜芳的那次战斗,咱们解放军用的是缴获敌军的三八大盖,面对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,先是阵地战,子弹打没了就开始白刃战,我们三个人背靠背跟敌人拼刺刀,而且三八大盖上了刺刀以后比国民党军队的枪长了一截,让我们占了些优势,就这样没日没夜地一共打了18天,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,下了战场才想起来18天没有解大手(大便),累坏了。" 后来,在解放涿州的战斗中,滕汗池为了掩护战友,被敌人的炮弹皮击穿他的背囊,打入了他的后背,时至今日,他的后背还清晰可见那深深的伤疤。"当时我背的被子,穿的棉衣都被击穿了,如果没有那些,可能我的命就没有了。" 临别前,滕汗池拿出了一张老照片,激动地说:"照片左边的是我的副射手,他叫厉童华洪城人,右边的就是我。我会操作各种机枪,在部队我们可是宝贝疙瘩,火力主攻就靠我们排的机关枪。"采访小分队的工作人员问他:"打仗的时候会害怕吗?"他说:"打仗呀,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,我这一梭子下去,一排排的敌人倒在我面前,根本没心思考虑其他的。到现在,我回忆起战场也是兴奋的,我信仰的是共产主义,每次一战斗对我来说都是快乐的!" 【来源:头条号@老朱谈历史,转载请注明】 更多本地新鲜资讯敬请关注 |
征迁工作一直是一项重点工作,也是一项时间紧、任务重、敏
2017年4月1日,党中央、国务院宣布成立河北雄安新区,大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