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改 革 篇(1980——2007年) 上下六百年,米黄庄人世世代代梦想着富裕安康的生活,他们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,也领略了创业的艰辛。然而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一个梦,一个美好的小康梦即将变为现实。一九七八年 ...
改 革 篇 (1980——2007年) 上下六百年,米黄庄人世世代代梦想着富裕安康的生活,他们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,也领略了创业的艰辛。然而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一个梦,一个美好的小康梦即将变为现实。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拨乱反正,力挽狂澜。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理论,指出了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。经济改革的大潮,以排山倒海之势,冲击着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和落后意识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大变革,唤醒了人们;以改革开放为中心,振奋了人们;农村沸腾了。 公元二00一年 三月,村内供电线路及设备进行第三次动改,新增线路二千多米,新增设村内变压器二台,村民用电得到了充分保障。同时集体电力产权移交县供电公司,由供电公司实施管理。 六月,涿州市大阳绿艺公司投资一百万,承包集体土地四百亩,种植各类绿化苗木,建成我县一个大型苗木繁育基地。 十月,村南建通讯机房,本村程控电话总数达五百四十部。百分之八十五的户安装了直拨电话,为本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速便利的手段,足不出户便可向全国各地联系业务。 秋后,村北果园连年丰产,品种有桃、梨、苹果,累累硕果为米黄庄又添一景。在丰产之余,出现卖果难及果贱伤农现象。 公元二00二年 春,国务院对农业税费进行改革,为减轻农民负担,取消了“三提六统”,即乡统筹村提留和各项统筹款。 同期,保定联通公司在村南建立通讯高塔。随着通讯手段的多样化,无线手机成为群众生活的必需品,人们以持有手机为时髦,美其名曰“时间就是金钱”。 公元二00三年 二月,北京爆发“非典”,即非典型性肺炎,死亡率高,传染性强,对人民群众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,雄县成为疫区。在抗击“非典”的日日夜夜里,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实行村自卫战、户自卫战、人自卫战。在各道口街头设岗,昼夜值班,严查进村车辆和人员,大街小巷、户内户外,大面积、多批次喷洒消毒药水,对流动人口实行严格隔离。一时,消毒液、卫生香、卫生口罩、喷洒器具及部分中草药供不应求。 七月,中共雄县县委授予米黄庄党支部为“优秀党支部”。雄县人民政府授于米黄庄两委为“抗非典斗争先进集体”。 公元二00四年 二月,春节期间,村两委对全村二十名烈军属,革命伤残军人和一百一十名退伍军人以及老党员、老村干部进行慰问,以开座谈会、发放慰问品等形式,送去政府和党组织对他们的关爱,努力营造安定团结和谐互助的新村风。 八月,学校教室失修,教学受阻。村两委决定重新修缮,更换屋瓦五十间,室内吊装天花板,粉刷墙壁四十一间,使学校焕然一新,师生大悦。 公元二00五年 春,村党支部、村委会换届选举。党支部实行“二推一选”,由党员、村民代表不计名投票选出候选人,再由党员正式选举支部成员。选举结果:支部书记刘玉华、副书记刘广群,委员周春波。村委会选举根据“选举法”,第一轮由选民投票产生候选人,公示期过后,进行第二轮投票正式选出村委会成员。选举结果:主任刘广群,委员周春波、黄增义。 同期,北吃水井翻沙报废,村集体集资重打一百八十米吃水深井一眼,及时解决了群众生活用水困难。 六月,政府对种粮户发放补贴。 同期,征收上缴农业税十一万元。 公元二00六年 中央国务院正式免除农业税,农民种地从此不纳粮,延续千年的“皇粮国税”从此废除。 八月,实施“村村通”工程,浇筑水泥路面一千米,使村内通往旅游路的道路硬化再次升级。总投资共约十八万元,其中村集体投入十万元,上级补贴八万元。 年底,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,“新农合”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希望和实惠,使群众有病看不起或由病返贫等实际问题得以缓解。当年参合率为百分之八十二。 公元二00七年 三月,县政府决定在米黄庄实施农业开发及农田改造工程,本村农田基本建设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。村两委广泛发动群众,奋斗一年,于年底胜利完工。 春,整修农田路三点五万米,路旁挖沟二万米,沟旁植树二万株。 夏,打农田深井二十六眼,同时实现井泵配套,建井房二十六间。硬化农田路三千四百米,修涵洞六个。 秋后,挖管道沟、电缆沟共计五万三千米,铺设地下塑料输水管道三万米,设置铁出水口六百处。铺设地下电缆二万三千米,全村七十二眼农田机井全部通电,并设置插卡计量表箱七十二处。架设高压输电线路一千米,新增变压器七台。 工程总投资一百一十五万元,其中县投入七十五点五万元;村集体投入十八万元;群众投入二十三万元。通过开发的五千五百亩农田,实现了农田道路硬化,方田林网化,浇地节水管道化,插卡计量收费自动化,一个现代化的农田基本建设格局形成,于年底工程通过省市验收,被评为优质工程。 公元二00八年 三月,在县水利局的指导下,实施本村改水工程。重新安装自来水系统,打深水井一眼,并安装自动给水设备一套。铺设供水管道三万米,安装入户水表九百三十块,达到了院院通水,计量收费。工程结束后,户户喝上了清澈、卫生、足量的达标水。工程总投资六十五万元,其中水利局投入三十六万元,群众集资投入二十九万元,村集体投入二万元。 八月,村集体投入七万元,修通村南口至旅游路砖道一千米。至此,本村所有主要农田路全部实现硬化。 同期,全村大小街道砖面由于铺设自来水管道遭到损坏,由村集体投入九点五万元全部修复。 十月,中共中央发表“关于推进农业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”,针对三农问题,特别是村民承包的土地,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情况下,可以自由流转,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。以便更好的发挥土地利用率,便于大规模、集约化经营,便于资金技术的投入。 改革三十年,给米黄庄带来了巨大变化,她的美好未来,将同我们的祖国一样,日益昌盛,欣欣向荣,一步一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 《村歌》 赵王河水千层波, 清流从我村边过, 带来美丽的憧憬, 留下动人的传说。 抗战时期威名扬, 米黄庄人逞英模, 今日旧貌换新颜, 沙滩变成金银窝。 改革风云起, 遍地唱新歌。 科技兴农业, 经济结硕果。 这不是梦, 也不是传说。 这是米黄庄, 我心中的歌。 中共米黄庄支部 历任书记(村长)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任书记:刘砚田(村长刘信芝) 任职时间:1943---1945年8月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任书记:赵书槐(村长张保治) 任职时间:1945年9月---1948年10月 建国后 第三任书记:程树信(村长 张宝顺) 任职时间:1948年11月---1950年10月 第四任书记:张丙文(村长刘国臣) 任职时间:1950年11月---1955年3月 第五任书记:程万芝(村长刘砚明) 任职时间:1955年4月---1957年12月 第六任书记:刘尚连(村长刘砚明) 任职时间:1957年1月---1958年1月 第七任书记:赵文让(村长刘信芝) 任职时间:1958年1月---1959年1月 第八任书记:刘砚明(大队长刘文兴) 任职时间:1959年2月---1966年4月 文革期间(1966年4月---1969年4月) 第九任书记:刘信芝(革命委员会) 任职时间:1969年5月---1972年12月 (领导班子)1973年---1974年(班长刘金普) 第十任书记:王树仁(革命委员会) 任职时间:1974年---1975年 第十一任书记:刘砚明(大队长程万通) 任职时间:1975年---1984年10月 第十二任书记:刘玉华(村主任周福) 任职时间:1984年10月---1986年5月 第十三任书记:刘玉华(村主任刘敏志) 任职时间:1986年5月---2000年4月 第十四任书记:刘玉华(村主任刘广群) 任职时间:2000年4月---2008年12月 光 辉 历 程 代编后语 米黄庄党组织,有着光辉的战斗历程。早在1937年,本村就有党的早期秘密活动。1943年,第一届米黄庄党支部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。在八年抗战、三年解放战争中,党组织和全村人民经历了日军“五一”大扫荡和国民党“八六”变质残酷斗争的考验,在血与火的战斗中,掩护、保卫了八路军及冀中十分区领导机关,建立了武委会农救会、妇救会等革命组织。动员群众参军、参战、除奸反特、送信支前,站岗放哨,做军鞋、送军粮、挖地道、端岗楼,减租减息、平分土改……,把米黄庄建成了坚强的革命根据地。在对敌斗争中,共产党员是坚强的战士、支前的模范、斗争的骨干。在1938年和1946年两次大规模参军中,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本村青年100多人奔赴前线,23名革命烈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。 在战争年代,米黄庄党组织带领全村人民,前赴后继,谱写了永世不灭的壮丽篇章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党组织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。做为执政党、任重而道远。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,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继续前进。建国后,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改革旧的生产关系,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,带领全村人民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创办农业社,走集体化道路,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事业,使米黄庄发生了深刻变化。 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经过拨乱反正,逐步恢复党的“实事求是”的思想路线,改革开放方针政策,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,粮丰林茂,六畜兴旺,工付业生产如雨后春笋,生机盎然。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。党支部以自身建设为根本,带领群众奔小康,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,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。 由于左倾和右倾路线和干扰,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动乱,党组织受到过冲击,人民受过委曲。但是,“大浪淘沙,千曲百折必竞东流去”。共产党之所以伟大,就在于她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,敢于承认错误和失误,实事求是,敢于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。实践证明,米黄庄党组织从创建历经十四届支部,几十年来,与全村人民心连心,鱼水情,执于政,公为民,光明磊落地领导群众创造更美好的明天。 翻天覆地的历史证明;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。社会主义制度优于其他任何制度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,经过改革大潮的洗礼,将焕发出更加朝气蓬勃的青春。 二00八年二月 作者简介 刘玉华,男,1950年12月出生,雄县米家务镇米黄庄村人。多半生工农商学兵几乎全干过,可用一串数字来解读,即5113125。就是5年的军旅生涯、11年的职工岁月,3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,25年任雄县人大代表,1999年在河北大学经济学院进修结业。本人业余时间酷爱文史研究诗歌创作及文玩,著有《米黄庄村史》、诗集《夕梦集》,并与葫芦结下不解之缘,雅称“葫芦爷爷”,烙画葫芦堪称一绝。 |
公元1673年,清康熙十二年,一代圣贤硕儒孙奇逢已90岁高龄
孙居容先生像 一九九五年开春的一天,在容城县北城村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