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赵北口戏楼的一张老照片 赵北口古戏楼位于北街,其坐西向东,临近任雄大街,原为康乾行宫的一部分。戏楼建在青石台基上,台基长宽各三四丈,高为五尺,东南侧设有石阶九步。据村里老人们讲,台阶的高度和数量是有 ...
赵北口戏楼的一张老照片 赵北口古戏楼位于北街,其坐西向东,临近任雄大街,原为康乾行宫的一部分。戏楼建在青石台基上,台基长宽各三四丈,高为五尺,东南侧设有石阶九步。据村里老人们讲,台阶的高度和数量是有讲究的,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阶级”吧。台基以上的建筑分为明暗两部分,前半部分是开放性的戏台;后半部分是休息室,设有门窗隔离。戏台前有大红楹柱四根,其直径约有尺半,数百年不朽。 80年代,报纸上登载的戏楼照片 据说,古戏楼之所以能被保留下来,还要感谢村里的几位乡贤。解放以后,曾有一些思想极左者要把戏楼作为“封建社会残余”拆除,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反对。由几位乡贤出面交涉,提议将古戏楼改造成烈士祠,方得以幸免。在我们小时候,每逢清明节,赵北口各中小学的学生都会集体去祭扫,缅怀革命先烈。 80年代,学生们前往烈士祠扫墓 烈士祠里曾经悬挂有多块匾额,都是50年代初期由几位乡贤书写。正面悬挂的“烈士祠”三个大字为本镇书法大家宋献文所题;另有“为国捐躯”“精神不死”“永垂不朽”等三块匾额,分别出自宋宪文和叶志贞之手。还有烈士碑两块,一为祭文,一为烈士名录,分别由尚鹤年、吕世俊等人书写。 烈士祠内的纪念碑已被移走 记忆最深刻还是戏楼里唱大戏。原来赵北口有两个剧团,西街的“梨园会”主唱京剧;北街的“北太和”主唱评剧。尤其是逢年过节或是庙会期间,两个剧团轮番登场。戏楼前的大红戏报一经贴出,就会引来无数人围观。 也不乏有外地有名的剧团和演员来此登台献艺。赵北口名气大,观众多,又有古戏楼魅力吸引,各地的名艺人都以在此登台为荣。给我印象最深的,古戏楼还经常光顾一些讲大鼓书的,“呼延庆打雷”“罗成叫关”“关老爷单刀赴会”等书目,我小时候时常能听到。 现在的戏楼侧面 历史就是这样,有造福者就有造孽者。就在十几年以前,赵北口古戏楼受到了严重破坏,高大的楹柱、飞檐斗拱的屋顶、古朴的门窗全都被拆毁,只剩下了残缺的山墙。这座在风雨中矗立了数百年的古戏楼,躲过了战乱、躲过了洪水和地震、躲过了文革的浩劫,却毁灭于现代人膨胀的个人私欲之下。更有些聪明人办下了糊涂事,竟然把古戏楼的楹柱、檩条拉回自己家里盖了房子。我想,无论社会价值体系如何摇摆不定,凡破坏文化财富者,虽历数千年均要被唾弃。 现在的戏楼正面 最后,希望借助新区建设的春风,让赵北口古戏楼能够早日得到修复。 赵北口早市上优美的环境和醒目的标语 保定大汲店古戏楼,与赵北口戏楼有几分相像 (稿件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赵北口记忆”2019年8月2日) |
2017年4月1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。雄
赵北口戏楼的一张老照片 赵北口古戏楼位于北街,其坐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