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河北梆子《辕门斩子·见娘》王玉磬原名陈国贤,河北省安新县同口镇人,生于1923年9月27日。其父陈栋才,系河北梆子著名艺人,工刀马旦,艺名“七阵风”。王玉磬从六岁起,从师傅王文炳习艺,步入了艰辛坎坷的舞台生 ...
河北梆子《辕门斩子·见娘》 王玉磬原名陈国贤,河北省安新县同口镇人,生于1923年9月27日。其父陈栋才,系河北梆子著名艺人,工刀马旦,艺名“七阵风”。 王玉磬从六岁起,从师傅王文炳习艺,步入了艰辛坎坷的舞台生涯。王玉磬天资聪慧,嗓音宏亮,习艺极其刻苦,加之严师课训,艺业速进。自八岁起随斯巡回演出于冀东、鲁西北的运河两岸,得到了舞台实践的艰苦锤炼,打下了坚实深厚的艺术基础,并在观众中渐起声名。 《太白醉写》剧照 河北梆子是个有着自己辉煌历史的古老剧种。在它的鼎盛时期,其影响遍及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,并在北京与气正盛的京剧争芳斗艳。然而河北梆子在历史上也充满了坎坷,特别是日寇侵华以后,硝烟遍地,民不聊生。河北梆子剧种也日益衰败。班社解体,艺人离散。到建国前夕已濒临灭绝的边缘。王玉磬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来到天津搭班唱戏的。在逆境中,王玉磬与以“银达子”为首的一批河北梆子艺术家受尽千辛万苦、誓不离散改行,守住了河北梆子的最后一块阵地,成为建国以后河北梆子再度中兴的骨干力量。 《苏武牧羊》剧照 新中国成立以后,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植下,河北梆子剧种如枯木逢春,获得了新生和发展,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。王玉磬在艺术上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,步入了艺术发展的黄金阶段。自五十年代开始,她先后创作和演出了《杀庙》《辕门斩子》《苏武牧羊》《太白醉写》《五彩轿》《南北合》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戏,以辛勤的劳动和出众的才华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,成为最受观众欢迎和爱戴的河北梆子艺术家。几十年来,她的演出曾多次获演员一等奖。并于1995年荣获“中国金唱片奖”。 王玉磬艺术造诣高深,唱、做、念、舞均见独步,尤其是她的唱腔艺术,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绝妙境界。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,王玉磬对河北梆子的老生唱腔始终行着不知疲倦的探索与改革。她继承前辈艺术家的优秀遗产并根据自己女演男的特定条件,有比较有选择地博采众长、融会贯通,发展创造,逐步形成了独县风格的凝重大度、刚柔相济、发音坚实、吐字纯正、韵味浓郁、声情并茂的“王派”唱腔艺术体系,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河北梆子老生唱腔的艺术表现力,对现代河北梆子老生一门的演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“王派”唱腔艺术是我们民族艺术宝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。 王玉磬1961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,曾任全国政协委员,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,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等职。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,中国剧协天津分会顾问,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百花剧团艺术指导,天津市艺校梆子科总顾问。 (稿件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筱陳工作室”,2019年11月6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