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雄县古乐流传于雄县广大农村地区,相传起源于宋元时代,明清时期较为盛行。雄县古乐繁荣时期,曾有民间音乐会二十余家,但随时事变迁,其中大部分已自然消亡。目前,仍比较活跃的有亚古城村、开口村、赵岗村、杜庄村 ...
雄县古乐流传于雄县广大农村地区,相传起源于宋元时代,明清时期较为盛行。雄县古乐繁荣时期,曾有民间音乐会二十余家,但随时事变迁,其中大部分已自然消亡。目前,仍比较活跃的有亚古城村、开口村、赵岗村、杜庄村等几家音乐会。 亚古城音乐会的乐器由小管、云锣、笙、笛、大鼓、镲、 铙、钹、铛子等组成。演奏形式分坐篷、走街两种。演奏时文场在前、武场在后。传统曲目包括《骂玉郎》《孔子探颜回》《回雪》《普云咒》《小花园》《大走马》《三行礼》《翠竹帘》《放驴》等 50余首。曲调可正反调结合,或高亢激昂,或文卓典雅,极富特色。打击乐一曲九节,反转轮回,三盘九转,别具一格。至今音乐会仍保存有年代久远的木斗笙四架及部分手抄工尺谱曲本。 开口村音乐会创办于明朝永乐年间,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,其前身为该村董氏家族所创办的药王会。开口村音乐会属文武乐兼备的道传北乐。文乐乐器由笙、管、笛、铛子等组成。演奏时文、武场交替,文则如孱孱流水、百鸟争鸣,武则似波涛汹涌、万马奔腾。乐会现存工尺谱曲集一部、会论一部、河西钹谱一部。 赵岗村音乐会创办于清朝末年,属南乐,已传承七代,现有会员 20 余人。传承的乐曲据其内涵和谱式可追溯至晚唐、五代、两宋时期,曲目类别有佛教曲、道教曲、民俗曲等,表现形式有唱颂和器乐演奏两种,记谱方式采用工尺谱。 杜庄村音乐会成立于明代洪武年间,传承曲目相传为当地中岔河大寺僧人所授。当时的会头杜印龙组成了最初只有八、九个人的乐会,利用农闲时间习练,并连续多年前往鄚州庙会参加演出。现有会员30余人,保存古曲60首,另有前三套、后三套、粉蝶子、七节等四部套曲。 雄县古乐历经数百年传承,仍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民间音乐特色,是研究民间古典音乐的宝贵材料。2008 年,雄县古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|
2021年雄县征兵公告 为做好我县2021年征兵工作,依据《
扶危济困,彰显人间大爱;乐善好施,造福一方百姓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