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风韵遗存 赵北口△赵北口东街集市赵北口历史源远,风景独秀,文化名人层出不穷。例如栗桂芬(1878-1952年),字馨山,赵北口东街人,晚清著名画家。20岁入职紫禁城如意馆,擅长花鸟画,是慈禧御用18位画家之一。例如 ...
风韵遗存 赵北口 △赵北口东街集市 赵北口历史源远,风景独秀,文化名人层出不穷。例如栗桂芬(1878-1952年),字馨山,赵北口东街人,晚清著名画家。20岁入职紫禁城如意馆,擅长花鸟画,是慈禧御用18位画家之一。例如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王桐龄(1878-1953年),号峄山,赵北口镇西街人,是我国近代史上公派出国攻读史学并取得学位的第一人,世界上首位从基因遗传学角度研究民族发展史的史学家,东亚民族史和日本史的奠基人,被尊为东亚历史之父。还有赵北口李庄子村的农民诗人李永鸿,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,著有诗集《白洋淀渔歌》,长篇故事集《淀上飞兵》,长篇叙事诗《红菱传》等。 赵北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必然会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乡间民俗。千百年来,赵北口人民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载歌载舞、欢庆节日,衍生出众多的民间花会,涵盖了音乐、舞蹈、竞技、灯火等几大门类,共计72道之多。 这些民间花会多成立于明代。清代因帝王的频繁驻跸,对赵北口花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特别是乾隆六下江南,每次驻跸赵北口都时值元宵佳节,各路花会汇集行宫演出,感受皇恩浩荡。朝廷还在赵北口专门设立了一个叫做“皇会”的组织,主要负责皇帝起跸的典仪,并对所有花会进行统一管理。 赵北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必然会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乡间民俗。千百年来,赵北口人民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载歌载舞、欢庆节日,先后衍生出72道民间花会,涵盖了音乐、舞蹈、竞技、灯火等几大门类,至今仍有十余道花会流传。 △赵北口放河灯 △赵北口音乐会 △民俗技艺-面塑 村中老人称,乾隆曾御赐赵北口音乐会黄马褂四身、杏黄开路大旗四面、地藏王菩萨圣像一尊。尽管这些都在十年浩劫中毁坏,但大量描绘赵北口花会进入行宫表演盛况的诗文,还是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。 “堪嗟世事如流水,空见芦花一钓船”,今天的赵北口除位于村北的古戏楼和航洪桥遗址外,所有的古建筑已经荡然无存。昔日的万柳堤成了今天的任雄大街,在并不算宽阔的街道上,密密麻麻排列着众多的商家店铺。大街两侧的胡同仍然保留着水乡独有的特色,狭长而幽深。胡同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,年轻的村民陆续搬进了近几年建造的高层小区。 这里的商业依然很繁华,南街的早市和东街的晚市,云集着来自外地的菜农和商贩,供应着赵北口上万人的衣食需求。赵北口自古渔民、农民都很少,多数为商人或手工业者。生活的富足让他们也养成了即使没有生活必需,也要每天逛一逛市场的习惯。 赵北口原来曾有四所小学和一所中学,现在集中建造成一所现代化校园,教学楼、宿舍楼、标准化的塑胶跑道一应俱全。 △赵北口老字号熏鱼 赵北口的鱼汤、熏鱼、咸鸭蛋、松花蛋、炸千字、炸糕等等是美食者的最爱,赵北口的蟹是中国六大名蟹之一,以体量最大而闻名。 △赵北口渔民捕鱼归来择网 赵北口的渔民很少,几乎没有专职的渔民。村民大部分收入来源依靠外地经商、打工,或当地的一些吹塑业、食品加工业等小型企业。 |
得 姓 始 祖文 陶小秋 唐尧,上古时期五帝之一,为帝喾
(二) 杨六郎在任鄚州刺史期间,奉宋真宗的密旨,秘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