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竹刻也称竹雕,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装饰图案和文字,或用竹根雕刻成陈设摆件。京簧竹刻来源于清代宫廷竹簧工艺,兴盛于乾隆时期,因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。由于它色泽沉稳,古朴光润,古代文人形容它犹如象 ...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cvXvurM-F13-2vOK1Y9EtQ 提取码:a985 竹刻也称竹雕,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装饰图案和文字,或用竹根雕刻成陈设摆件。京簧竹刻来源于清代宫廷竹簧工艺,兴盛于乾隆时期,因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。由于它色泽沉稳,古朴光润,古代文人形容它犹如象牙一般,所以又被称为竹象牙,现如今,京簧竹刻已经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 京簧竹刻也叫竹象牙 雄县张岗乡张岗村的王乐修就是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。他自幼受家庭熏陶,深爱艺术雕刻与设计。中学毕业后,他跟随父亲学习钻研竹簧制作雕刻技艺,至今从艺30多年,收徒20余人,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。 王乐修说,这项技艺是在清朝晚期才传入雄县的。当时,一位宫廷雕刻艺人落魄,从北京逃到雄县,被王乐修的祖父王庆田收留。这位艺人就把宫廷雕刻技艺传授给了王庆田,王庆田又把技艺传给下一代人,就这样宫廷竹刻工艺在雄县流传了下来。 京簧竹刻来源于清代宫廷竹簧工艺 竹簧工艺打破了竹子原材料的局限性,可方、可圆、可扁,融入了传统文化韵味,雕刻精细,作品栩栩如生。竹簧的制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,往往需要十几道工序。竹簧的材料是用毛竹、楠竹,去其外皮、刮去竹肉,留下毫米左右的竹内层,这叫竹簧,将竹簧片晒干后粘贴在各种形状的木胎上,雕刻出花纹图案。 京簧竹刻作品 京簧竹刻技艺历经百年沧桑传承至今,既保留了传统宫廷工艺的原有风貌,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的技巧,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。 |
2021年雄县征兵公告 为做好我县2021年征兵工作,依据《
扶危济困,彰显人间大爱;乐善好施,造福一方百姓。在